【资料图】
2月15日,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恢复线下教育教学,约165万名中小学生和53万名幼儿将迎来春季学期。这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开学季,防疫举措、运动量控制等问题,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教委、多个区和相关学校,整理出下方问答。问:开学后还需要做核酸吗?上海市教委表示,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进一步优化学校管理措施。在开学前就面向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发布了“一方案两指南”,要求进出校门无须查验核酸、抗原和健康码,倡导师生员工树牢并自觉践行“健康第一”理念,做好个人常态健康监测和健康管理,不允许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随意加码。记者从上海多个区和多所学校了解到,学校不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校内不再设置核酸采样点。问:寒假期间出境了,会影响学生正常上学吗?记者从多个学校了解到,不少学校在开学前对学生进行了健康情况排摸和离沪登记,健康无异常状况的都不影响正常开学。问:开学后人员聚集,如何做好健康监测?记者从上海多个区和多所学校了解到,在开学返校前一周起,师生员工每日开展测量体温和新冠病毒感染相关临床症状观察等健康自测工作,如果有异常情况,需要通过“疫测达-申生康”上报师生员工健康症状或疾病情况负面清单;开学后的教学日也需要每日在学校入学时间节点前完成健康负面清单上报;健康负面清单包括:体温异常、健康状况异常以及身患疾病情况;师生员工正常入校上学上课上班、不请假的不用填报。问:学生在校“阳了”怎么办?记者从区里了解到,学校设置师生员工健康观察室,为有发热等症状的师生员工提供临时留观,并指导家长安全接护学生回家。一旦出现聚集性发热、咳嗽等症状(学生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累计有5例及以上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关的症状)或暴发疫情(1周内,在同一校区出现 10例及以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新冠病毒感染疾病住院的病例),应在第一时间向所在区教育局、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等报告。在教育、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机构等支持、指导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问:学生上课需要戴口罩吗?记者从上海多个区和多所学校了解到,学生上下学路上戴口罩,校内自愿戴口罩,体育课时不戴口罩。问:有的同学已“阳康”,有的同学还未阳,新学期的体育课怎么上?不少学校负责人表示,确保学生安全健康是第一位的,体育课的原则是循序渐进,低强度的体育锻炼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到两周将成为主流。竞技性强、运动强度大的体育活动在新学期开学之初都是先暂停的,还有一些学校允许学生根据身体情况提出体育课请假,不少学校设立了体育运动预案,一旦学生出现咳嗽、气促、心悸等症状,立即停止运动。问:在防疫政策普及、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生活等方面,有什么举措?上海市教委表示,加强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普及,线上线下深入阐释防疫政策,广泛宣讲防疫知识,强化个人自我管理责任。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录制电视节目《公共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第十一季)》,在开学前夕通过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广泛宣传普及劳动安全、网络安全、运动安全、校园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知识,传授应急避险技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开学伊始,各校利用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团队活动等,组织开展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和文化活动。学校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主题班会、班主任访谈、导师对话、心理热线等方式,加强关心关爱,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开学校园学习生活,营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