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资料图)
减轻学校课业负担,减轻课外培训负担,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真好,如果家长内卷消失了,孩子们可以轻松学习了,那日子就舒坦多了。
可惜,现实和理想总是差距很大,即便是现实在一点点变好,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距离23年高考还有三个月
“双减”政策实施也有一年半还多了,经历了去年高考,如今距离23年高考也只有3个月的时间了。
去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总体感觉就是:题目很难。
而今年备考的高三学生又已经收到了提示:高考题目难度会增加。
题目难度增加,主要体现在三大主科,数学考察的宽度增加,更重视学生的思维拓展,语文考察的难度则体现在阅读理解和作文题目,英语考察的难度增加则体现在词汇量的增加上。
先做好心理准备,在这三个月内,也能有方向的调整学习计划,认真备考。
这样在进入考场的时候,不至于被一下子打晕。
家长有话说
不过对于提升考试题目的难度,家长有话说。
有家长表示:一边喊着双减,一边还提升难度,这是不想让孩子考大学吗?
还有家长表示,既然口号是双减,那就应该降低考试题目的难度,难度降低了,还考高分了,家长自然不用逼着孩子学习了。
如果家长真的是这样读的想法,只能说家长幼稚了。
为什么教育部一边大张旗鼓进行“双减”,一边在重要考试节点又增加考试题目的难度呢?
这样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真的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手段来减少大学生的数量,把压力转移到个体家庭中吗?
没这么肤浅,有不少网友认识到了这一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减少考试型人才的选拔,增加对真正人才的选拔。
不知道您是否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题目简单了,对所有人来说,难度都降低了,高分增加了。但是题目难度增加了,就会有一些刷题型“选手”掉下来,反而有一些平时分数不够稳定,不太刻苦的孩子,因为思维异常灵活,成为了考试的黑马。
当然了,那些超级学霸,依然可以在考试题目难度大大增加的条件,稳定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而教育部的目的清晰可见,就是要筛选出这些超级学霸和那些思维异常灵活也就是有天赋的人才。
当考试题目难度增加以后,刷题没有任何效果
考试题目难度一旦增加,拿到试卷以后,日常伏案刷题的学生,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同样会束手无策,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延长学习时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关键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日常是否有深度思索和延展思索的习惯。
我们读书的时候也一样,有人喜欢难题,有人喜欢简单的题目。
一套试卷很简单,用功的孩子就容易出彩,因为只要他们够努力,只要他们做过的题目够多,就能轻松应对。
这个时候,那些有点小聪明,天赋很好,但是不够用功的孩子,就不占优势了。
有一些同学喜欢题目难度比较大的考卷,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们的优势就出现了,他们通常能够出其不意,把很多学生不会的题目答出来,这样优势就出现了。
很明显靠刷题的孩子,天赋普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型选手”,而后者虽然身处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但是却不是“考试型人才”,他们是具备比较高的天赋的,以后更容易在某个领域取得优秀的成绩。
不得不说,其实这种选拔,最后靠的还是天赋和习惯,跟基因遗传有关系,跟从小的习惯也有关系。
结语:
昨天跟其他几个朋友聚餐聊天,聊到了学习这件事,其中有两个朋友的观点很相似:真不是对孩子没有期望,孩子就摆在这,一旦开始盘他们,他们就变得很不自在,现在的孩子还小,不能给孩子施加压力,如果逼着孩子学习,孩子厌学了,反而更难处理。
她们还说:我的水平也就这样,如果过分要求孩子,那不是太过分了?
她们承认孩子天赋有限,同时也承认了家庭环境没有给孩子起到一个好的作用,孩子从小就喜欢看手机、看电视,思维习惯养成了,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思索。
不过说到底,其实学习这件事,跟孩子的天赋还是有关系的。一定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这条路实现人生逆袭,但是每个孩子都有其擅长的地方。
如果孩子天赋真的有限了,家长就得宽心点,学会反“内卷”,坦然接受孩子在学习方面表现的平庸,这样更有助于家庭和谐和亲子关系的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