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高考分数陆续都出来了,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一女生复读一年查分后得知自己比去年涨了61分,总成绩571分的时候坐地嚎啕大哭,当然这是高兴的。
【资料图】
可见这一年的时间女生压力之大。
复读生,这个群体的存在已经有上千年了。
自从有了选拔人才的考试,就有人不断地参加考试,在这个群体中,最有名的复读生就是范进了。
当然范进之前还有梁灏,据说这个人八十多了才当了官。
不过这位梁老夫子是被当成正面的典型来宣传的。
而范进的经历就显得坎坷了点,他的科举之路也是让人心酸。
范进在中举之后得了失心疯,说白了就是高兴过了头。
但范进也实实在在的享受到了科举的红利,中了进士之后放了一任道台,这放在现在可是正厅级的大员。
也可以这样说,读书改变了范进的命运。
这也是读书的红利。
如果把高考看成新科举的话,那么它的红利也是存在了很长时间的,从建国开始到八十年代,只要考上了大学就等于是半个公家人,读书不花钱不说还有补贴,毕业了被体制吸收,工作不愁,一辈子衣食无忧。
以至于现在还有一种说法:宇宙的尽头是考公。
但拿现在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大学毕业了也就只有了一个考公的资格,如果和古代相比呢顶多算个秀才。
如果和范进对比一下,范进中了举人得了失心疯。
这个女生是考了秀才坐地嚎啕大哭。
举人是可以放一任知县的,放在现在是正处级。
无论是谁混到这个级别都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范进只不过是高兴过了头。
而秀才虽然也是可以在县里混个差事,但中了举是官,是大老爷,而县衙里别的差事是吏,是跑腿当差的,当然,地位上也是要比那些“役”要高一些地。
自从大学生就业和市场接轨后,读书的红利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顶尖大学的毕业生能找个不错的工作,而一般的大学进厂的大有人在。
送外卖的1700万大军就有20%的小哥有大学学历。
进厂打螺丝的占比也不低。
舆论还在宣传孔乙已脱掉长衫,殊不知,这身长衫的背后是一家人沉甸甸的希望,是倾尽一家人的资源才换来的这身长衫。
不能你说一句脱下去就脱下去,那样也太霸道了点。
女生复读一年涨了61分,确实是件可喜的事情。
可能在她的认知里,是父母一辈给她灌输的那些,考上了大学就能改变命运。
但事情可能和她想的并不一样,这一点还是要充分做好心理准备的。
现在就业是和市场接轨。
有人可能会说,不是还有考公吗?
考公确实是一条路,但要知道的是,考公面临的可能是几千个人争一个职位,那个概率和中五百万有的一拼了。
当然,如果运气足够好,资源也足够,不计时间成本,那么大可一试。
成功上岸的永远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要走向社会。
江湖路远,人生漫漫。
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