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配图来源:今日头条网)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所有的考生都在等待出分的日子。这是一段难熬的日子,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复杂的,想象着种种不可预知的结果。
【资料图】
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参加高考的。虽然那年不少同学说高考题难,但我觉得并不比平时做的练习题难多少,感觉考卷答得还可以,确定无疑答对的不用说,把握不大的题目我也都做了,总之试卷上没留空白。
我初步给自己的估分是500分。那时候的重点本科分数线在500分左右,能考到500分,也就意味着我有可能上一所不错的本科大学。
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互联网,阅卷完毕,考生的分数都通知到各自就读的学校,学校里负责将考生姓名和分数张榜公布在校门口。
那天知道高考成绩公布了,我和众多考生一样,来到校门口,在一张张写满考生名字的红纸上寻找自己的名字。
每个人心怀希望却又忐忑不安,就像等待一个决定自己命运的谜底的揭晓。每个人的脸上表情复杂,可谓五味俱全,没有任何掩饰,表露无遗。考得好的,兴奋无比;考得不好的,表情凝重,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将一张张红纸重新一遍遍地浏览,一遍遍确认自己的名字和分数。
我在一张红纸的后半段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和名字后面的分数,比我估算的差了近60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担心落榜。
遇到我的历史老师,他问我考了多少分,报考的哪个学校,我如实回答,从他的言语和表情上判断我考上的希望有多大。
“没问题!”历史老师说,“录取通知书这两天就到!”
从历史老师的神情和语气看,他不像只是在宽慰我,分数就摆在那里,他也没有必要给我一个虚幻的希望。
那个年代,都是高考前填报志愿,分数出来后,考生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估计的录取分数线判断自己是否能够被录取。
历史老师说这一年考题较之往年难度增加了,分数线会有所降低,他说我报考的那个学校录取分数线至少要降低30分。
当天没见到录取通知书,第二天一大早,我又骑着自行车匆匆赶回学校。学校门口仍然有很多人在看分数榜。校园里到处是来去匆匆的考生,教务处门口人进人出,都是去领录取通知书的人。
“你的录取通知书来啦!”一个从教务处出来的同学朝我大声喊到:“快去拿吧!”
他这一喊,既在我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不论怎么说,都是一个惊喜。
“哎,好!”我回应一声,快步跑进教务处,签了字,从老师手中接过装着录取通知书的牛皮纸信封。
此时此刻,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无需多言,因为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
高考,是人生中的一次历练,是一次成长,是人生的一道风景,也是奋斗的青春记忆。
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参加高考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回味无穷……
————
(作者:王新国,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从教三十一年。)
正文来源:@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