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最近几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我想过很多个答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给孩子挣很多很多钱,让他们可以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注意倾听孩子的意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独立人儿”“多为孩子的学习投资,避免在基础上就输在起跑线上”“不缺席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
这些答案听上去好像都挺有道理的,但似乎还缺少了什么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希望用现在的努力和未雨绸缪,去换得未来的安逸、幸福和美好
教育,也是一个过程概念、社会实践、未来生活的准备
教育,更是包含着一颗老父亲、老母亲操不完的心
也大概正是包含了太多天下父母心,教育的真实的情况,就是上一秒还是满怀期待,下一秒鸡飞狗跳
也或许,教育一旦和期待相融合,有满意的、焦虑的、不安的、失望的、催促的,还有打压的
如果过程是好的、那么体验也是好的,如果过程是痛苦的,那给孩子带来的情感体验又怎会好呢?
所以,教育就是一条在理论上探索,在精神中努力践行的品质和思想提升
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优秀都是在教育中产生的,教育又分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
其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当其要
如果要问父母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起跑线、好的条件创造,都不及孩子的内心富足重要
好的成就、好的荣誉自然重要,但健康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好朋友阿敏分享过她的一段经历:
上学的时候,阿敏的父母送她去学芭蕾
妈妈告诉她“学芭蕾的女生,长大后漂亮又有气质”
可是,阿敏学舞蹈的时间比较晚,基础底子又比较差,老师似乎也没有多少耐心去教,回到家里更是被逼着各种练习
就那样,阿敏在学舞蹈的过程几乎就没有感受到任何快乐
于是,她开始排斥学舞蹈,练习的时候更是心不在焉
有好几次告诉妈妈“老师不用心教”时,妈妈就会劈头盖脸一顿骂:
“我花那么贵的钱送你去学舞蹈,你有什么资格去挑剔,老师不好好教,你就不能好好练习吗”
就那样,阿敏开始渐渐寒心了,也更加叛逆、直到放弃学舞蹈
聊到最后,阿敏又告诉我,如今已经为人母之后,也终于体会到当父母的不容易,但她回想当初的点滴,依然会觉得父母很过分,甚至还记恨他们的一意孤行
所以,在阿敏的育儿观点里,她认为: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和他们处成“好朋友”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如此认为,尤其是试着和孩子做朋友之后,孩子的分享、笑容,甚至聊天内容都比较欢快了
不过,现实的问题就是计划是美好的,实现起来并不简单
如何跟孩子处成“好朋友”?我觉得有3个相处篇章不能少:
01
了解篇
朋友是什么?
朋友就是彼此兴趣相投、爱好一致,他们在一起能相处得特别愉快,聊喜欢的话题,谈志同道合的建议…
其实,朋友之间遇到脾性相驳、三观不合的情况,也会出现分道扬镳或绝交的情况
这就跟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一样,好起来时母慈子孝,出现矛盾时能闹得鸡飞狗跳
如何把握“好朋友”之间的兴趣相投、爱好一致,这是一条很重要的信息
为什么家庭教育中父母们很难和孩子处成“好朋友”,也是容易把这一点忽略了
想要抓住这一点和孩子修成一段友谊,那么家长就必须要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需要认识自己的孩子是属于什么类型,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也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与其相处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讲究完美细节的人,我们需要尊重他们的想法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注重感情生活的人,我们需要对他们多说谢谢
如果孩子是一个喜欢追求成功的表现人,我们需要学会多赞美他们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敏感自卑的人,我们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是一个比较活跃好动的人,我们需要陪着一起玩就可以了
同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成长风格,和孩子成为“好朋友”的第一步,就是了解他们
02
换位篇
朋友之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平等、尊重、和理解
如果个人意见太笼络,不顾及他人想法的霸道总裁思想,最后很容易就成为那个被绝交、被远离的人
有很多家长是属于不动还好、一动就原形毕露的急躁性格
比较典型的就是不提学习还好,一说起学习,那绝对是满眼的焦虑、满肚子的火气
其实呀,这根本就没必要
首先,焦虑和火气只会徒增烦恼
其次,孩子也不会听你的
最后,俩俩相争只会把孩子推的更远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家长嘴上说“我要跟孩子处成好朋友”,但一遇到实际行动就被打回原形:
“怎么回事,这点事都做不好”“你看看你,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懂事一点”“这件事应该这么做,那个东西是不能那么拿的”“写作业就要姿势坐端正,这看上去哪里有学习的样子”
就这样,原本是要跟孩子做“好朋友”的,不知不觉间就成为了拌嘴的导火线
为什么?我认为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我们没有站在孩子的位置去看待问题
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回乡下去看望太爷爷、太奶奶
很少有机会到乡下参观的两个女儿格外兴奋,见到什么东西都好奇地问个不停
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两个女儿路过羊圈时听到一只羊羔发出“咩咩咩”的声音
姐姐说“小羊是饿了”,妹妹说“小羊是想羊妈妈了”
姐妹俩还为了那件事争得急红了眼,甚至越吵越凶,她们还互相生气不搭理对方
看着姐妹俩生气争吵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教育也是如此,每个人看到的角度不同、观点也会不同,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去试着接纳和理解,那么看到的东西才会更加清晰明了
就比如俩姐妹因为羊羔而争吵这件事,我告诉她们“你们都站在对方的观点看看”,没过一会,姐妹俩就开始商量“我们是先带着小羊去找羊妈妈,还是先给它弄些吃的呢”
一笑泯恩仇,看起来就是小朋友家家的闹脾气,其实也是一份相处之道
不管是好朋友、家庭教育、还是亲子关系,都适用于此,只有懂的换位思考才会有理解和包容,而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会更加亲近一些
03
陪伴篇
朋友的意义是什么?
这几天流行的一段话蛮应景的:
“如果我阳了,会不会有个人奋不顾身地赶来照顾你,没有嫌弃、没有害怕、也不怕感染,只有心疼和焦虑,只有担心你难不难受、遭不遭罪”
如果有这样的人,我认为他不是亲人、就是朋友,并且还是那个值得你珍惜一辈子的铁哥们
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说,他们需要亲人的爱,同时也更需要如同好朋友那样的无话不谈
一个留守在家的9岁女孩,写了一篇关于“幸福”的日记:
6月12日那天,是端午节
妈妈在前几天就打电话告诉我“6月10号回来过端午节”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太激动了,因为那就是我日思夜想的幸福
不对呀,我最想要的就是爸爸妈妈能永远陪在我身边
虽然他们这次回来的时间很短,但我还是很开心
还记得有一次,我的生日快到了,爸爸和妈妈特意赶回来陪我
我觉得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这是我记事以来,妈妈唯一一次给我安排有仪式感的生日
那一次,妈妈还答应我邀请两个好朋友,我最爱的爸爸妈妈、还有最喜欢的朋友,他们都陪着我过生日
那个时候的我,简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幸福的呀
看完这篇短短的日记,突然也就明白了,小朋友的内心世界其实很简单的
若注意去发现了解,会发现他们的需求就是爸爸妈妈的了解、换位思考、以及多陪陪他们
想要和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觉得了解篇、换位篇、和陪伴篇,都是必不可少的情感经营
尤其是小学以前的孩子似懂非懂,说他们长大了吧,看起来还是小孩子的性格,说他们小孩子吧,有时候说起话来比大人还能滔滔不绝
而家长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篇章呢,也都是一段段难忘而美好的记忆,想要成为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份不可替代,就需要不错过孩子的每一篇成长
在各种孤独里人最害怕的是精神上的孤独,那些懂的背后称赞的人,就是良友
所以,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成为良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