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男孩李亚辉,曾经的学霸,初中曾经连着考了5次年级的第一名,但到了高中,数学和物理有点吃力,成绩落到全年级700名,但他不走寻常路。
他喜欢生物,那时有个全国生物奥林匹克赛,有高人指点让他主攻生物竞赛,如果获名次,就可以保送985名牌大学。
(资料图片)
终于,他在高二下学期拿到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奥林匹克竞赛赛区第11名,后来通过了复旦自主招生的千分考,获得了保送复旦大学的资格,真是个幸运儿,凭高考他连211都考不上。
李亚辉起初想选工科类专业,但学工科绕不开数学和物理,学生物吧,人们说它是“天坑专业”,不好就业,他语文好,决定学文学,进了复旦大学文学系。
到学校后,他发现选错了,因为他是理科改文科,文学系里都是全国各地的文科尖子考生,他根本拼不过,这种情况本科毕业后还能考上研究生吗?李亚辉不无担心。
很快李亚辉本科毕业,因为成绩拼不过那些高手们,保研无望,只有华山一条道,就是考研。
按照正常逻辑,复旦本科生优秀的考北大清华,一般也要考复旦本校的研究生,李亚辉很有自知之明,他认为自己考不上复旦研究生,必须退而求其次,另选目标学校。
李亚辉是顶流985大学本科生,如果报末流985大学,或者顶流211大学还是有希望的,可是他不愿意离开上海,看上了上海大学。
上海大学是211,不是985,李亚辉的父母特别不理解,但还是听儿子的。
李亚辉的理由是,上海大学虽然不是985,但是地理位置优越,如果考上上海大学文学硕士,约等于复旦大学的文学硕士,含金量还可以。
后来证明,约等于并不是真的等于。虽然李亚辉如愿以偿考上了上海大学文学硕士,但是毕业后找工作却遇到了大问题。
文学硕士就业面很窄,只有教育领域招收名额多一点,李亚辉曾经尝试考教师资格证,还申请了一次博士,都没有上岸。
李亚辉学的专业是文学系里的文化研究专业,这个专业是上海大学自主设立的二级学科,在考编制时很难在系统里找到对应的,还需要各种证明。这个专业很少有人了解,当时被认为是跨专业,增加了一定申请难度。所以申请博士很吃亏。
李亚辉就这样寻寻觅觅一年多,始终没有找到适合的工作,今年春上,他从上海回到了郑州,不想在家里啃老,便急匆匆入职了一所民办中职院校当老师,教语文,一个月3000元左右,一个本科985名校毕业生,211大学硕士研究生,一个月3000元工资,他哭笑不得,但又无可奈何,只有骑着马去找马,希望今后能遇到更好的工作。
李亚辉反思,当初的专业选择就是个错误,后来一直走着下坡路,上海大学没有硕博连读或者直博,如果想升其他学校的博士,硕士学历会吃亏,肯定不如7年复旦的学历。其实后来想想,当时如果有决心,可以继续读复旦的中文或者转到社会学。
李亚辉复旦同级的本科生100多个人,有30多个保研了,还有30多个出国留学,剩下的就业,男生去游戏公司,女生去影视公司,只有少数在国内考研,而李亚辉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李亚辉感慨地说,如果现在有人说什么“逆向考研”,如今我会劝他,不如二战三战985.
如今“逆向考研”这个词很火,无非是说985大学本科生报考研究生时,逆向选择211大学甚至双非大学,岂不知那些逆向的同学各有各的情况。
第一个是保研不成功,还是因为成绩差。
第二个一战考研失败,二战乃至三战迫不得已选双非学校。
逆向考研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并非985毕业生都是这样选择。
如今就业市场还是看毕业学校,985、211乃至双非,就业还是不一样的,不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