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教育发布首份行业白皮书:能力培养是孩子顺利渡过幼小衔接的关键
来源:太平洋财富网 发布时间:2018-11-27 17:16:36

如何帮助孩子幼小衔接?这是一个令许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幼小衔接是通过入学综合能力培养,帮助儿童克服幼小段差压力,实现幼小学段自然过渡,提高未来在校的积极社会性和学业成就”。在2018亚洲幼教年会上,卓越巧问联合亚洲幼教年会发布了《2018年中国幼小衔接调研白皮书》,卓越巧问创始人成君霞在其中给出了答案。

差异是根本,理解差异才能顺利过渡

曾有一位家长,在孩子上小学后的一个月里为他换了四次水杯。孩子要不打不开杯盖,无法喝水;要不没有拧好盖子,水都漏到书包里面。一个简单的问题,竟然让家长烦恼了一整个月,这背后正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差异所导致。

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就像第二位妈妈一样事事关怀备至,但到了小学,老师不再面面俱到,而只关心学习问题,导致孩子不但要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还要自我独立。本来在幼儿园阶段都由老师处理的吃饭、叠被子等生活问题,现在都要孩子们自己面对。对于毫无准备的孩子,这无疑是困难的挑战。

从幼儿园升上小学,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一次身份转变,面临着多重巨大差异。成君霞分析道:“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孩子会感受到学业压力、规则压力、教师压力、同伴压力、环境压力、家长压力等六大段差压力。” 种种的不适应,都是由于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在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差异所造成的。

家长、机构、学校首先要了解差异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以“孩子还小”、“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等等这些借口来掩饰对孩子状态的不理解。只有洞悉孩子在幼小衔接阶段的本质需求,才能帮助他们顺利过渡。

“幼小衔接”很重要,但家长缺乏认知与有效行动

据白皮书数据统计,94%的家长都意识到“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同时,超过半数的家长对孩子进入小学存在担忧。孩子注意力分散、不适应小学环境,是大部分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

虽然存在担忧,但家长们的做法往往比较“佛系”。未报读幼小衔接课程的家长当中42%选择了和别的家长交流经验,试图从别人家的孩子身上取经,复制到自己孩子身上;29%的家长选择给孩子报读学科类课程;27%的家长甚至把教育主体放在了自己身上,报读了针对家长的课程。

事实上,这样毫无章法的“自医”,并未能解决家长心中的担忧。65%的家长认为,他们采取的方式,只能略微缓解担忧,而有10%的家长甚至认为,自己做的均是无用功,担忧完全未能解决。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孩子入学适应性问题?做好行之有效的“幼小衔接”呢?

衔接的不只是阶段,能力培养是关键

调研白皮书中首次明晰了“幼小衔接”的真正含义,其本质是入学综合能力培养,重点在针对孩子各项能力的培养——健康力、交往力、学习力、专注力、创造力。健康力,注重孩子营养均衡,做身体健康的快乐儿童;交往力,要求孩子可以拓宽社会生命,在新环境中与人友好相处;学习力,表示孩子可以建立学习的良性循环;专注力,要求孩子能够克服干扰的能力;创造力,则给孩子未来发展带来更大空间。

在发布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忠忱表示,孩子上小学,是成长的一个转折点,一个里程碑。因此,在迈入小学校门前一年,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这对孩子整个学龄期的学业成就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幼小衔接的关键不只是知识的衔接,而是全方位的能力培养,补缺能力水桶短板,从“课程小学化”的泥潭中挣脱而出。

正确的衔接课程有效缓解孩子段差压力

一年级家长对幼小衔接课程效果普遍呈正面评价,特别在孩子适应小学生活环境方面,全部家长认为孩子能完全或者基本适应;将近98%的家长认为孩子“提不起学习兴趣”这个问题得到基本或者完全解决。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幼小衔接痛点都能得到基本解决,效果显著。

所以,家长首先应该了解孩子幼小衔接期间种种的不适应背后都是由于“差异”,各方面的差异带来6个方面的压力,因此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培养核心能力,而不是一味的通过知识填补缓解焦虑。只有家长们清晰了解正确的“幼小衔接”,才能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孩子,培养孩子入学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渡过这个人生第一个重要节点,成就精彩人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