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再度辟谣 转改文职成为新选择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8-04-06 16:10:56

据《北京青年报》微信公众号“政知道”5日报道,不论新老军官,兴奋于成立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同时,也为随之而起的传言担心。不过,好在这两天官方已经辟谣。

近日有传言称,政府将不再为军转干部分配工作了,仅提供职业培训或中介服务。就此,国防部官网登载消息辟谣称,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仍是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的重要方式。

更有意思的是,记者发现,这并不是官方第一次就此辟谣。

时隔两年再度辟谣

针对上述谣言,有关负责人辟谣表示:这些传言均无根据,不足取信。

不过,这并不是第一次流传关于军转干部安置方式的谣言,也不是官方第一次辟谣。军改大幕拉开后,类似的传言同样曾令现役军官“人心惶惶”。

两年前,军改方案公布,有传言称一些单位干部退役后一律改为文职人员,不再允许转业或自主择业。

对此,2016年3月14日中国军网登载消息辟谣称:“这些传言都是不真实的。”根据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军队干部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实行计划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转业安置方式,是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多年实践证明是符合实际的,今后仍将是退役干部安置的重要方式。

此次的官方回应,和两年前态度一致。

转改文职成为新选择

既然官方的两次辟谣都着重提及了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这两种安置方式,那么政知君就来简单看看这二者间有什么区别,近些年退役军人在选择这两种方式上的比例如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逐渐取代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与之相适应,我国在2001年将军转安置政策由计划分配模式调整为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模式。

根据《现役军官法》,拟退役人员的安置细则可以查阅到十分详细的规定。抛开冗杂的条文,记者简单总结下可以这样理解:计划分配的军队转业干部由党委、政府负责安排工作和职务,享受所在单位相应人员工资待遇;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由政府协助就业,按规定享受退役金并定期增加。

其中,计划分配方式的优点在于工作岗位、职务有保证,相对而言社会地位更高。但相对来说,问题可能是分配的工作与个人预期有差距,且工作时间相对固定。

相较之下,自主择业虽然需要自己重新找工作或创业,但同时享有按月发放的退役金这一保底“金饭碗”,找到工作后相当于享有双份收入。

除了上述两种典型安置方式,根据2018年年初最新出台的《关于做好2018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工作的通知》,政知道记者注意到转改文职人员将成为军队干部退役的新选择。相关负责人表示,转改文职人员是军队干部退役安置的新途径和文职人员补充的新路子。

相关规定明确,这种方式下转改人员在工资结构、津贴补贴、福利待遇、奖励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水平等方面,与现役干部保持一致。另外,选择这样的安置方式,虽然退出现役但仍会在相关军事单位任职,需要转变和适应的地方相对较少。只不过有评论也指出,军队文职人员的管理相较社会上其他岗位还是要严格很多。

怎么选?各地不一样

社会地位高、收入相对稳定的同时还有一个可以预期的上升空间,人们的传统印象中,绝大多数军转干部似乎更应倾向于转业安排至公务员系统、事业单位。

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初步统计,2016年退役的部队干部中选择自主择业安置方式的近50%,占符合自主择业条件人数的67%,均为自主择业安置政策实施以来最高比例。军报曾刊文称,70后、80 后军队干部逐渐成为转业干部的主体,他们大多数具有本科、研究生学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或者管理经验,综合素质高,思想也更加活跃,转业进入公务员队伍不再是他们的唯一追求。

不过,这个比例也并非一直居高不下。

统计数据显示,2001-2003年,自主择业安置方式实施的最初三年,选择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比例分别为18.9%、30%和32.4%,经历了短暂高峰之后,从2004年起开始回落,此后连续9年低于20%。

(图源:政知道)

军改后这个数字迎来了较大增幅,2016年50%的比例相较2015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军报认为,这与放宽自主择业条件不无关系。此前,中央出台了军改期间安置政策,自主择业的军龄年限由20年调整为18年。

猜你喜欢